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travel. Show all posts
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travel. Show all posts

Sunday, September 05, 2010

浮羅文丁&1969老屋

中午去吃心甜口甜,年輕老闆娘的小孩比米米小一點,老闆娘聽到米米說話,很興奮。吃完後溫加利決定往南逛鉛縣(Yen)一帶走,距離上次我們拜訪是布央谷考古遺址那次,好一陣子。


View in a larger map

亞羅士打從港口路(Jalan Kuala Kedah)沿海的鄉路南行,無意中在一條岔路轉向瓜拉色達卡(Kuala Sedaka),一直找不到鉛縣外海的通往神秘小島的路,這是個荒廢的港口,連泊著的船都被遺忘。討海人說著關於小島的方向,因為我們只能眼見綠石般的島躺在海的一側,卻找不到路,討海人說:沿著另一條崎嶇難行的碎石子路就是了。沿碎石子路所見的小河道和一旁草地上的牛,這就是所謂的田野景緻,非常恬靜自然。除了曝曬。



瓜拉色達卡(Kuala Sedaka)

在一條岔路之後沒得選擇,是條連咖啡店都荒廢的石子路,腐朽鐵牌寫著Project Pulau Bunting(浮羅文丁計畫),一條筆直的水泥大橋被鐵柵門隔離在視線以外,小洞口外的攤子躺著兩個午睡閒談的馬來老人,這時午間兩點,沒什麼人煙。除了曝曬。

反正神秘小島近在眼前,溫米米也只好將就我們「再也不會來」的心態,一輛嬰兒車,和小電風扇,一把傘,兩個大人,一個水壺,上路吧-這條大橋通往已經停止發展的度假島,所以沒有四輪車輛可通過,我們要步行。走到一半,算是看到文丁島,我們決定離開。



Pulau Bunting(浮羅文丁)大橋

吉打這麼遼闊,除了平原和偶見如石的山,就剩平原,可是吉打的遊人都在離島上,浮羅交怡(Pulau Langkawi)因為馬哈蒂所以成功吸引白種人的目光,可是浮羅文丁(Pulau Bunting)是一個只剩小貓一隻的地方,貓咪跟著米米一起回家。車子由田間小路回返鄉路,一隻四腳蛇很恬然地爬回已經燒了田的田間水漬,水裡應該也有打架魚,馬來西亞稱鬥魚叫做打架魚,或許是從溝渠裡游來,如果是甘榜男孩(Kumpung Boy),應該直接跳進有昆蟲有四腳蛇有打架魚的小河道。溫加利不是甘榜男孩。

經過莪占吡叻(Guar Chempedak)和竹城/螞蟻窩(Kota Sarang Semut),往亞羅士打而行。

在距離亞羅士打或十字港(Simpang Empat)約五分鐘車程,這一大段路都是有小河道的,像泰國暹羅皇城大城(Ayutthaya)的護城河那樣,小河道由無數的小橋溝通大馬路和住家,小河道兩側植滿了大樹,河道也是綠油油的蔓生草皮。我們停在一間馬來高腳木屋民居前寫生,1969年蓋的,現在沒人住了,去年還有外國人來拍照,一位馬來老婦人這麼說著,這一帶都是他們親戚,環境好的很,這間木屋有請人打理,屋主的兒子在即將到來的馬來新年(Hari Raya,今年落在二零一零年九月八日),會返鄉回老屋過年。

(圖)
馬來高腳木屋



木屋附近環境

Sunday, August 22, 2010

玻璃市木屋&邊界之旅


View Kedah 100725 in a larger map

【馬來木屋】
此時翻一下車上那本泡過水的大馬全圖,指一下玻璃市(Perlis)的一間馬來木屋(Rumah Datuk Wan Ahmad),地圖也沒看清楚就上路了。

玻璃市是除了吉打州(Kedah)、吉蘭丹州(Kelantan)之外,與泰國相為臨的州屬,雖然他名為市,但是也是一個馬來西亞最小面積的獨立州屬,我們車子都開到了玻璃港口(Kuala Perlis)才發現木屋是在首府加央(Kangar)的外圍地帶,但是一彎到拿督˙彎阿默德路(Jalan Datuk Wan Ahmad)馬上就到了這間馬來木屋,想必也因為他的故居才因此命名這條道路。馬來故居雖然仍為私用,但整個典雅的花園和木屋仍開放給大眾,沒有門禁,我們只見一輛私家車停靠,也沒人進出。

今天天氣不怎麼熱,所以拍完照後,溫米米和我索性拿椅子坐在小草皮,我畫時,被抱著的溫米米搶筆和紙來啃,所以後來讓他坐在嬰兒推車上,但是一下子就滿頭大汗,她耐心地坐著45分鐘,等爸爸速寫完後我們才離開。

旅遊書"West Malaysia and Singapore"第113頁有稍微描述一下這間屋子:
"This whimsical, pastel-colored house built in 1920s features tiled and hipped roofs, roof ridges of Chinese tiles,intricate wood carvings, decorated gables, stained-glass panels, and doors painted with flower-pot murals."


【前往邊界巴東勿剎】
在還沒到小鎮前有一個小型前哨站"UPP",可以看到陸軍在圍路臨檢,即使身上沒有帶身份證明也沒有關係,他們主要負責往來泰馬邊界的走私安全,像我們這種載著小嬰兒的小客車是沒關係的。雖然我還是緊張了一下,因為完全沒身分證。

相較於吉打州和泰國邊界的大鎮黑木山(Bukit Kayu Hitam),玻璃市和泰國比鄰的巴東勿剎(Padang Besar)規模的確迷你許多。邊界城市通常都設有免稅店(Duty Free Shop),讓往來兩州的旅客和住民可以在此購物。

可能我們來這裡的時間遲了,約五點半,只能到更靠近玻璃市區的地方覓食,無緣吃到泰國小吃了。我們買了椰子水和果凍來吃而已,順便逛了兩間雜貨店,本來要買魚露、泰國泡麵和幫寶適(pampers),沒錯,因為據說台灣買的幫寶適是日產,而大馬境內沒有幫寶適,可是泰國也有生產。

附帶一提,新馬泰的跨國火車是經過巴東勿剎的,但火車的關口是沒有提供外國旅客落地簽證(arrived visa),唯有到黑木山的陸路關口(Bukit Kayu Hitam Immigration Complex)才行,所以我們曾經有追火車的經驗,從亞羅士打的上火車但是到了巴東勿剎發現無法順利離(大馬)境,並辦理好泰國簽證,而從巴東勿剎驅車趕到黑木山邊境。但最後結果是從黑木山邊境坐夜巴士車到曼谷市,總計約12小時的車程,最後還比火車快到呢!

【駝鳥園】
在距離巴東勿剎六公里處,有一個野生的駝鳥養殖場,野生養殖場範圍很大,約四至五個圍欄,裡面放養許多駝鳥喔!不需要入門票,旁邊還有好幾個馬來小木涼亭可以休息呢!

沿州道可以經過一個廣大的湖泊(Empangan Timah),這一帶似乎有幾個渡假的resort。玻璃市沒有高速公路(Highway,E1),只有州道(7)為主要幹道。

Sunday, July 25, 2010

去那個湖吧

今天天氣非常的霹靂州,因為綿綿細雨,在山脈中雲霧繚繞的,根本不像熱死人不償命的吉打州,總計五個小時(1.00pm-6.00pm),超久沒開這麼久的車,溫加利說還好不會太累,因為五個小時相當於開高速公路從北海開到吉隆坡這麼遠,可是他這時已經和米一起倒頭呼呼大睡了,比起滂沱大雨,綿綿細雨還可以賞kampung kampung風景,而且一整天都好涼爽,好像幾百年沒那麼冷了,爽斃了!

沒了看屋之旅,溫加利本來用Kuala Kedah敷衍我,本來腦袋想一下,不想去布秧谷考古園了,去到Baling又太遠,隨便講:『去那個湖吧』,難得我們三個人都第一次去,便上路了,沒有看地圖的旅行,然後,一本泡過水的地圖塞在車子裡,年份是Pedu還不是湖的時候,所以連湖都沒有標記,真是什麼東西都沒有的地方,看了幾間還有點看頭的馬來高腳屋,也沒拍照,因為都在drive around for fun,地標指到哪,就跟著走吧,米看到湖,似乎很是開心,一枝枝孤零零的樹枝,豎立在藍綠色的湖裡,哇!地理課本都沒寫的地方!酷吧我來過了!可是好蕭條,感覺是被水淹沒的地方,唱著樹枝孤鳥。

這次無聊開車之旅,一個人是不會進行的,溫加利說,只有我這種怪咖才能配合,米也是個傻B,她可能坐在CAR SEAT裡,頭頂一直仰望著綠葉林,然後轉變成一成不變的橡膠林,那種棋盤格式的荒涼感,跟倒塌沒人理會的廢棄林地一樣,如此落寞...



路線包括K州道路,其中共11點可以按圖索驥,對照如底文。

溫加利說『到底是先有人住,才有路,還是先有路,才有人去住呢?』---好有哲學意涵的疑問句,可是我一點都不浪漫,我說,這種鳥不生蛋雞不拉屎的荒郊野外,連發展商(property office)都不會來開發一大片屋子了,他們哪裡要花錢開路呢,這種散戶,各蓋各的屋,所以應該是先有屋子住吧,然後剩餘的錢,才開路,雖然俗語說路是人走出來的。溫加利說:『如果我在這裡有一間木製的兩層樓屋子,那就可以說我有一間獨立式洋房呢!』,我說『對呀,你擁有一間bungalow,全木造的屋子,擁有地產的大亨,我會邀我媽來玩的,呵呵』。

這種鄉下,比浮羅山背還鄉下,面積最大的地方叫做小學,再來就是警察局;最破爛的是房屋,最金碧輝煌的則是泰國廟。剛開始,溫加利一句:『我媽說他拜拜團去拜過Naka的廟,他這種人是去過什麼地方都不知道,我問他還講出來一個地名,我也是第一次聽到,下次給他那種開機-照相-關機的相機,最好還要有GPS的...』,沿路上除了綠,實在沒什麼好看的,因此不知不覺變成了泰國廟尋覓之旅,我們大概經過了四個泰國廟,米看到一個荒郊野外非常之大的佛像,看傻了,有三個廟我們是車子倒退回來,跑進去看一下的。其實到底泰國人藏在哪裡,只能在路上觀察泰國車牌的機車,其他,不知道是bumi putra還是怎樣,就像日本人研究泰國廟在吉打一樣(發表在德國明斯特大學的漢學論文),莫名奇妙,且不得而知了。

就像有些地方,十年才會去一次,我們自比為玩咖的人,這樣的旅行行程,應該二十年一次就可以了,另外,除非住在吉打州才有可能這樣跑,以後就快閃了,我們的足跡應該會去了霹靂州,南吉打,吉蘭丹,或是馬六甲州,很難跑到吉打州的窮鄉僻壤了吧,所以,也是一種體驗,下一次,就是米帶我們去溜,呵呵,二十年後吧。



1.Alor Setar ->2.Pokok Sena(波各先那) ->3.Kuala Nerang(瓜拉尼隆)->4.Pedu Lake(柏魯湖)->5.Naka(纳卡)-> 泰國廟A ->6.Kampung Sungai Kap (干榜雙溪卡)-> 泰國廟B (Wat Buddah Rachanusorm)->7.Kampung Kura(馬村)->泰國廟C(Wat Thammasrivararan)->8.on the way to Nami(納米)-> 泰國廟D(瓦嘎來 Wat Kalai/ Wat Buddah Rajdhamacharn) ->9.shortcut to Jeniang(仁嶺) ->10.Gurun(莪崙)->11.Sungai Patani(雙溪大年)->Alor setar

*竟然找到論文找不到的窮鄉僻壤泰國廟

Tuesday, January 08, 2008

比南利 Nostalgia Memory

位在Counter Hall Road的末端,這條路在1983年8月30日(國慶日的前一天)後改名為比南利路(P. Ramlee Road),這間高雅的馬來甘榜屋曾經被世人遺忘,但無疑地,這裡是一位傑出的馬來西亞表演者的出生地。

這間屋子,實際上是比南利外祖母家屋的複製品,是他的出生地,然而,比南利和他的雙親居住鄰近市中心甘榜爪哇(Kampung Jawa)一帶,距離加碼超市(Gama Supermarket)不遠。雖然文獻上記載是甘榜爪哇,是位在雙溪檳榔河(Sungai Pinang)一側的百大年路(Patani Road)上,總共有三條路是Kampung Jawa Road,但所屬的位置卻稱為甘榜拉瑪(Kampung Rama),有待查證。根據地圖顯示,比南利路和甘榜爪哇距離雙溪檳榔河不遠,在河道被填土成為今天的崔耀才路(C.Y.Choy Road)之前,過去的小型船泊是可以藉由內陸河運進入檳榔島內的。這和比南利屋中停放的一艘木船有密切關係,待後文詳說。



比南利屋由文化藝術與旅遊部所主持,在1991年12月13日公開給大眾,在屋子一側則坐落著藝文展演中心,包括比南利藝廊於2000年開放,展示 著比南利個人的藝術作品影像紀錄以及電影。星期二至星期天的早上10點至傍晚5點30分開放,無須門票,有一者可洽04.281 7484。